2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復函文件,同意在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加上此前的寧夏、內蒙古、甘肅、貴州四大節點,總共已同意啟動建設8個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總體布局完畢,“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啟動。“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將提高西部地區綠色能源的利用效率,填補東部地區數據中心需求缺口,實現數據算力資源的合理調配,推動數字經濟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
“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意義
“東數西算”工程是解決數據中心供需結構性失調、進一步推動數據中心合理化布局的有效手段。一直以來,受市場牽引,數據中心廠商傾向于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數據流量大的地區進行投資布局。比如,上海、北京、深圳及周邊地區的數據中心在用機架數占據了我國在用機架數的50%以上,部分一二線城市的數據中心上架率可達到60%~80%,甚至更高。而中西部雖然近些年承接東部數據中心轉移的趨勢較為明顯,但有些?。▍^、市)的上架率仍不足30%,這使得我國數據中心出現“供不應求”與“供大于求”并存情況。
在此背景下,“東數西算”工程可有效解決數據中心供需關系結構性失調的矛盾,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快速增長的算力需求轉移到貴州、內蒙古等地,不僅能夠對一線城市的經濟發展、數字化轉型等需求進行及時響應,也可以充分發揮中西部地區在土地、人力、能源、氣候等方面的突出優勢,推動數據中心合理化布局。2020年我國重點地區在用數據中心機架數占比情況如圖1所示。


“東數西算”工程是落實“雙碳”戰略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
眾所周知,數據中心是典型的高耗能行業,我國數據中心一年的用電量相當于上海全市一年用電量,超過三峽電站和葛洲壩一年的發電量,并且還在以超過10%的年均增速快速發展。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數據中心在西部地區布局,將大幅提高綠色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對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東數西算”工程是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各區域盡享數字紅利的有效途徑。數據中心具有產業鏈條長、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應強的特點,整個產業鏈涵蓋IT及機電設備、數據中心,以及包括金融、政府、互聯網等下游應用在內的3個一級環節,IT設備、機電設備、數據中心、傳統IDC服務、云計算等20多個二級環節。
數字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西部地區通過算力樞紐和數據中心集群的建設,將帶動相關產業上下游投資,促進本地經濟加速發展。“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將加速促進東西部數據流通、價值傳遞,延展東部發展空間,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使各區域盡享數字紅利。
“東數西算”工程的內容解讀
“東數西算”是繼“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后又一項國家級特大工程,指通過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以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
目前,“東數西算”工程已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貴州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東數西算”布局示意圖如圖2所示。


八大樞紐節點根據當地資源、需求和承擔責任等不同,可分為“四數四算”。
“四數”樞紐節點屬于需求導向型,包括粵港澳樞紐、成渝樞紐、長三角樞紐和京津冀樞紐,主要位于我國較發達地區,與重要城市群重合。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口密度高、數據流量大、產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旺盛,對數據中心相關業務需求較大。在這些地區建立樞紐有助于及時響應當地工業、金融、醫療、視頻、AI等對時延要求較高的業務需求,保證當地及輻射范圍內重大項目和工作正常運轉。
“四算”樞紐節點屬于資源導向型,包括內蒙古樞紐、寧夏樞紐、甘肅樞紐和貴州樞紐,這四個地區位于我國西部地區。這些地區可用土地資源較多,人口密度較小,電力資源豐富,氣候較東部地區涼爽,能夠有效降低數據中心建設和運營成本。
在這些地區建立算力樞紐節點,一方面可以填補東部地區數據中心需求缺口,分流網絡時延要求較低的后臺加工、離線分析、數據存儲等業務。另一方面可以基于當地環境,有效緩解數據中心能耗壓力,推動綠色數據中心發展,加快實現“雙碳”目標。
“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將帶動東、西部地區數據中心建設實現“質量并升”。其中,西部地區最顯著的變化是“量”的提升,在“東數西算”工程的影響下,西部地區數據中心規模將呈現加速增長態勢,并帶動當地數據中心上下游產業快速發展,有力地承接東部地區的算力需求;東部地區最顯著的變化是“質”的提升,在“東數西算”工程的影響下,東部地區將加快推進數據中心集群化進程,形成以4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為核心+周邊配套系列中小型和邊緣數據中心的分布態勢,并加速張家口、蕪湖、韶關等一線城市周邊數據中心的布局,進一步疏解“北上廣深”數據中心發展壓力,推動東部數據中心布局合理化。
對落實“東數西算”工程的建議
第一,政府需加強數據中心產業集群發展頂層設計,推動國家算力樞紐加快建成。一是依托專業的咨詢機構,圍繞數據中心情況摸底、數據中心產業如何發展、數據中心怎么用、數據中心產業集群如何打造四方面問題制定合理可行的頂層規劃/產業規劃,指導本地科學、有序地建成數據中心集群,打造區域數據中心產業發展生態;二是八大樞紐、十大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工作要避免一擁而上,應注意把控整體進度,除了“建得好”,更應關注數據中心如何“用得好”。同時,也應定期開展“東數西算”以及數據中心集群的自查與自我評估工作,及時查漏補缺。此外,樞紐之外的地區要厘清自身定位,明確如何配合和參與到“東數西算”工程中。
第二,數據中心供應商需聚焦新要求,不斷進行技術革新。一是結合未來大型數據中心、超大型數據中心發展的需求,不斷強化數據中心IT設備算力,提高數據并行處理能力;二是聚焦數據中心集群的高密度、綠色化、超大規模等要求,不斷提升制冷設備的制冷效率、供電設備的穩定性、運維系統的智能化水平等,保障數據中心平穩運行,加快綠色數據中心建設進程,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三是參與到“東數西算”建設工程的廠商要重視數據中心建設前期市場調研和可行性研究等工作,明確數據中心潛在用戶類型及規模,綜合評估后期運營成本、數據中心及相關技術發展趨勢。
第三,數據中心下游客戶需持續關注“八大樞紐”建設進程,盡快融入全國算力一體化布局。一是持續關注數據中心集群化發展下高密度、綠色化、智能化等重點需求,加快應用間接蒸發冷卻、HVDC、模塊化數據中心、智能運維系統等相關配套新產品;二是重視算力樞紐節點的聚集效應以及數據中心產業鏈的帶動作用,在算力樞紐地區合理布局相關業務,助力當地加快完善產業鏈條,享受政策紅利,實現“雙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