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永鋼集團”),總部位于江蘇省張家港市,是一家以鋼鐵為主業,金融貿易、建筑建材、裝備制造、循環經濟、新能源等多元產業協調發展的綜合性企業集團?,F有員工13?000人,2020年營業收入1?010億元,在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220位。
永鋼集團信息化建設現狀
1.硬件資源情況:永鋼集團信息化起步早,在進行云平臺建設之前,總計有服務器數量230余臺、7套SAN存儲,業務系統數量超過300個,存儲空間總計使用近200?TB,采用多套虛擬化架構。
2.應用系統情況:永鋼集團業務系統數量超過300個,主要包含三類應用系統,分別為制造業務系統(包含ERP產銷系統、金蝶財務系統、寶信MES系統、能源管理系統等)、管理業務系統(包含OA系統、郵件系統、后勤服務等)以及客戶服務業務系統(主要為電子銷售平臺、采購平臺等對外發布業務)。
信息化建設遇到的主要問題
1.硬件重復投資:總公司、子公司每年都有諸多新系統上線,帶來大量硬件采購,設備實際利用率僅為35%。
2.運營能力弱:IT較為被動,無法實現高效的資源管理以及分發,缺少全局把控的手段。
3.單點故障問題:出現過存儲單點故障對業務造成影響,很多應用無高可用或容災能力。
4.運維難度大:硬件數量大,種類多,型號、版本不一致,虛擬化軟件版本多、分支多,運維難度大。
核心建設目標
1.提升投資的回報比,能夠幫助用戶實現以及衡量IT產生的價值。
2.資源利用效率提高,系統可靠性提高,運維管理能力提高,項目響應能力提升,變被動為主動,對業務的支撐要游刃有余,穩定承載MES、ERP等各類核心業務系統。
3.集成高并發、高可用、備份、容災、高性能等基礎能力,釋放運維人員精力到業務創新、效率提升方面去。
建設歷程
進行私有云平臺之前,用戶進行了為期近三個月的細致化測試,測試的內容主要包含:
1.基礎功能測試:包含但不限于云平臺的虛擬機生命周期管理、克隆、熱遷移、動態資源調度與擴展,平臺管理等。
2.性能測試:重點針對數據庫4?KB隨機讀寫性能、平臺吞吐等進行重點測試。
3.高可用性測試:嚴格的高可用測試,經歷了主機斷電、拔盤、拔網線、拔緩存等各類故障事件模擬測試。
4.備份、容災功能測試:針對測試的兩個集群進行基礎備份、CDP、虛擬機容災、數據庫容災(RAC+DG)等多層面進行詳細測試。
5.運維功能測試:針對租戶管理、計量計費、私有云管理、異構虛擬化管理、應用層監控等功能進行重點測試。
6.應用系統承載測試:模擬運行產銷,MES等系統進行測試。
各項測試指標滿足要求,最終促使方案落地。
實施過程
1.部署規模:總計使用40臺超融合私有云平臺搭建整體機房基礎環境,分為四個機房,通過云管理平內進行統一管理,實現承載集團及下屬分公司核心業務,同時使用6節點分布式存儲系統,分別實現用戶的備份數據存儲(NAS)、文件數據存儲(NAS)以及利用對象存儲(S3)進行GIS系統等數據存儲。
2.集群分類:整體集群包含全閃存以及混合磁盤兩種分卷,滿足不同業務針對性能的不同需求。
3.容災能力:在主機房以及能源機房分別搭建節點,實現兩地之間的異地容災能力,平臺上大部分應用采用云平臺自身提供的容災能力,進一步降低容災管理難度 。
4.平臺管理:主機房、能源機房,以及分公司通過統一的云計算管理平臺進行管理,基于租戶進行資源分配,進一步提升了集團數據中心資源利用率。同時各子公司及租戶通過云管平臺進行統一管理,提升了整體的運營能力。

永鋼云平臺
實現價值
1.讓安全、穩定、高性能變成了永鋼集團各數據中心的基礎能力。
2.提升整個集團基礎架構的資源利用效率,統一的平臺實現高可靠、數據安全,網絡安全,高性能等能力。
3.通過統一的管理平臺實現未來集團數據中心資源的統一管理,降低管理難度。
4.提升項目管理能力、IT治理能力,變IT被動為主動,讓IT為集團產生更大價值。
5.通過深度整合的超融合架構,極大提升資源利用率,減少服務器采購和能源消耗,預計每年可減少單體服務器投入30臺,節約能源183?960?Kwh,減少二氧化碳50噸碳排放(按照每臺服務器700?w計算;燃煤發電每千瓦時碳排放為0.997?kg二氧化碳、0.272?kg碳計算)。
編輯點評:永鋼集團通過集團私有云平臺建設,大幅提升了集團IT服務能力與運營水平。以分布式的云管理平臺為抓手,形成資源快速部署和動態響應能力。通過超融合架構提升了資源效率,每年節省大量硬件投入、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助力集團實現了IT層面的“碳中和”。同時,結合云計算平臺自身能力,讓數據安全、平臺穩定、平臺高性能、業務容災成為數據中心的基礎能力,讓IT人員釋放更多精力到業務創新中去,為集團公司發揮更大價值。